当前位置: 主页 > 商会服务 > 政策热点 >

浙江各级机关干部下访接访纪事 扶贫济困解烦忧

作者: 来源: 点击: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较早遭遇一些先发性社会问题和矛盾,这一度困扰各级党委和政府。

  如何破解这些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率先下访,拉开了我省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的序幕,也开始了我省寻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齐头并进的新探索。

9年来,在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把下访接访作为硬任务,主动做深、做细、做实,取得明显成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量问题在源头得到处理,全省信访总量由2003年的50多万件(人)次的最高峰降到了去年的39万多件(人)次,信访形势持续好转。

  深入一线听民声

  倾听民声、体察民意、知悉民情,方能赢得民心。

  怎样做好下访接访工作?沉到一线无疑是重要的第一道落笔。

  在接访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都坚守着这样的信条:越是矛盾和困难多的地方,领导干部越是要深入进去;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领导干部越是要敢于碰。

  有一次,临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志忠到桃渚镇田头村蹲点调研,第一天他就收到一封信。

  信是村民陈新明(化名)写的。村干部告诉何志忠,13年里,高位截瘫的陈新明,向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寄了数百封信。

  当晚,何志忠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次日一早,他就到陈新明家探访,只见他们一家人挤在阴暗潮湿的老石头房里,一踏进门槛,就有一股怪味扑鼻而来。

  “新明,你身体感觉怎么样……”何志忠的脚步没有半点犹豫,坐在床沿就和陈新明拉起家常。原来,早在1995年,时年26岁、在造船厂工作的陈新明,不幸被翻倒的舢板压住,导致高位截瘫。事故发生后,陈新明坐着轮椅上访4年,才从雇主那里拿到7万多元赔偿款,谁知用这笔钱盖新房时,却与村干部发生纠纷。

  明白上访缘由后,何志忠当即要求村干部向陈新明道歉,并多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想方设法募集捐款,帮助他造新房。半个月后,新房动工了。

  解开了思想疙瘩的陈新明异常感动,当着何志忠的面,他翻箱倒柜找出已打印好的厚厚一叠信访材料,一一撕毁,并表示往后决不再上访。

  “只要我们亲力亲为,总能找到解决难题的最佳办法。”时任海宁市委书记的沈利农同样深信,沉到一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2010年,他共接待群众来访168批次319人次,办结率达99.2%。为解决该市一新村点安置房质量问题,他多次到工地,还爬上屋顶,实地察看工程建设情况。

  9年多来,全省共有省领导180人次下访接待群众4792批次、9133人次;市、县两级领导干部4.4万人次参加接待群众19万多批次、55万人次。

  “我们换位思考,老百姓就能时刻感受到政府解决问题的真心。”说起如何做好接访工作,沈利农感触颇深:“我们与群众距离拉近了、感情谈深了,许多看似难解甚至无解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群策群力解民忧

  领导干部下访接访,要有深入基层的姿态,更要有实现案结事了的实际行动。

  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社情民意,只是接访的第一步。如何化解久拖未决的积案,抚平群众焦灼的心情,才是接访的主要目的。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在浙江各地,一张张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行动网络给出了答案。

  2002年,德清县为加快城市建设,决定对城中村——宋石村进行拆迁改造,建成营盘小区。虽然改建由镇、村统一组织实施,却因房屋由农户自建,多位农户后来又擅自违规建设,造成营盘小区的房产“三证”一直无法办理。2006年以来,一大批营盘小区住户多次到县政府上访。

  “一些久拖未决的信访积案情况十分复杂,仅靠下个文件,交办几个责任单位,成效并不大。”困局之下,时任县委书记的王勤不仅主动约访,还召集信访、国土、建设、城管、财政、消防、武康镇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商对策。

  各责任单位随即派出调查组,挨家挨户调查核实房屋建筑层次、占地面积、家庭成员等信息,仔细摸清情况;而社区干部则凭借情况清、人头熟的优势,与上访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逐一理顺农户间的矛盾……

  经过几个月的群策群力、协同配合,2010年9月10日,德清县信访局会同国土、建设、城管、武康镇等有关部门再次约访群众代表,终于得到群众代表的认可,一块冰冻8年的坚冰终于融化。

  浦江县信访局局长吴林文告诉记者,现在在浦江,凡久访不息的信访件,都由1至3名县领导包干解决,并通过健全联席会议机制,推动部门“大联动”;针对一些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县里还邀请法律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进行会商,形成合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2010年,浦江县的信访总量比2003年减少57%,疑难信访件减少90%。

  建章立制转作风

  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过程,是解决群众诉求的过程,也是广泛集中民智的过程,更是实现科学决策的过程。

  解决一两个问题,并不是信访工作的终点。如何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信访事项的发生?各地一直在探索。

  去年以来,为使党群、干群距离真正近起来,干部作风真正实起来,临安市清凉峰镇尝试机制创新,变原先的“周一例会”为“每周到村现场办公”,40多名镇机关干部纷纷下村接待群众。接访,已然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过去到镇里两三趟,也不一定能找到办事的干部,现在在村里就能见到镇干部来办事,这在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啊!”许多通过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的老百姓,都对镇里的这项贴心之举赞不绝口。

  顺溪村的80多户村民不会忘记,正是联村干部的下村现场办公,使涉及200多亩土地的下山移民工程,在没有一起矛盾问题上交的情况下顺利开工,村民住进新房的梦想指日可待。昱岭关村的21户村民不会忘记,正是联村干部一次次现场调处,使得村里多间涉及“一房多主”的危房得到及时拆除,避免房屋倒塌和矛盾激化。

  位于浙西山区的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白马新村村民,同样感受到了这几年来领导干部作风的变化。

  作为2005年省政府为安置乌溪江库区下山脱贫、异地安置群众而新建的一个移民村,白马新村600多户村民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办成房产证、土地证,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今年7月,在一次民情沟通日活动中,衢江区委书记朱建华从白马新村迁建户代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处理此事。工作人员随即倒排工作进度,提供上门服务,如今白马新村迁建户要求办理“两证”的问题基本得到落实。

  事实上,临安与衢江的制度化推进,只是浙江创新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中的一个缩影。如今,全省各地各部门将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纳入社会管理范畴统筹推进,一张张民情沟通之网、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和谐之网正在形成。

  普陀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社区建立和谐工作促进室;宁波搭建视频接访平台,方便群众就近反映问题;杭州拱墅区开创网络情景式接访新模式,拓宽信访渠道……一系列探索实践,不仅使新形势下干部与群众关系大大拉近,还切实提高了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信息来源:浙江在线



经营性网站备案号:浙B2-2008010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554号    客服电话:400-668-0099

Copyright @ 2008 浙江省湖南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856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