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在时隔2年后,于上周末意外降息,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0.25和0.4个百分点。对于央行的这次降息,市场反应可谓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指的是,经济形势一直不很乐观,从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来看,今年很难实现年初制定的7.5%的增长目标。20日公布的汇丰11月PMI再次下探至50,再碰荣枯线,也是近7个月来的新低,表明未来宏观经济难有起色。所以市场对中国经济进入降息周期早有预期。意料之外指的是,央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降息,有些突然。之前,鉴于宏观当局一直坚持采取“微刺激”方式来调控经济,市场虽预期会有降息或降准措施,但普遍认为会是在年底或明年初。
从后者来看,“意料之外”的降息固然说明央行的调控艺术已相当娴熟,但也可说是很无奈。它从一个方面显示中国经济可能比人们预想的还差,今年中国经济用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新常态”,新常态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经济从过去动辄两位数的高增长回归到中高速增长水平,7.5%的经济增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原以为该增长目标经过努力在今年是可以实现的,所以,面对市场采取强力刺激手段的呼吁,宏观当局一直不为所动,只是希望通过降低企业营商成本的方式,既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但对于宏观当局的政策意图,市场并不买账,当局多次提出的降低融资成本政策未能奏效。国外投行的判断是,明年中国经济很可能跌到7%以下,如果这样,表明经济处于严重衰退中,“微刺激”基本没有意义,市场需要宽松货币政策,用降息直接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之所以采用降息措施,深层原因恐怕还是担忧经济衰退的政治后果。
若中国经济处于衰退周期,那么,由经济衰退而来的一系列后果,如大规模失业、政府债券违约、银行呆坏账、社保和公共服务的难以为继等,汇集在一起,最后都会在政治上体现出来。鉴于中国目前正处于刚性的矛盾突发期,届时是否会演化成持续、广泛的群体事件和社会运动,导致社会动荡,破坏深层次改革需要的社会稳定,进而危及执政党的合法性,就是一个很大问题。这是宏观当局所不能不考量的。
所以,宏观当局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尽管其发出的政策信号是容忍经济适度下降,但当经济形势恶化到触及心里底线时,就不能仅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了。就此而言,此次降息有两重目的,一是使12月的经济增速不再进一步下滑,从而使全年经济增长能够勉强实现年初预定目标,或者即使实现不了,也不能差太远;二是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扭转经济下行态势,使之在未来保持中高速增长。
经营性网站备案号:浙B2-2008010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554号 客服电话:400-668-0099
Copyright @ 2008 浙江省湖南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856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