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精准扶贫在三湘]“群山”深处“断穷根”

作者: 来源: 点击:

“群山”深处“断穷根”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肖星群 康丽奎

靓丽整洁的村级小学,清澈甘甜的自来水,迎风飘扬的金黄稻谷,硕果满枝的金秋富硒梨……一处处生动的场景,构成了涟源市古塘乡群山村的脱贫画卷。11月4日,记者跟随南华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戴剑勇走进了群山村。

2015年4月,戴剑勇从“教书先生”变身扶贫队长,率队进驻海拔900米的群山村。群山村属高海拔地区,因群山环绕、山路陡峭而得名,加上用水困难,脱贫任务艰巨。

通过大量走访,扶贫工作队把解决全村1600名村民的饮水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扶贫工作队、村干部遍访群山,历经1个多月勘查,终于在蒿子片区的低洼密林中找到了一处暗泉。经水质检测,确定符合饮用水标准。很快,扶贫工作队筹集了60多万元,兴建蓄水池,铺设入户管道。与此同时,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修筑水坝、硬化山塘、疏通渠道,解决了15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

“群山村就数坳上片区的大米最好吃。”在一次走访中,一位村民的说法触动了戴剑勇的神经。“为什么最好吃?”带着疑问,戴剑勇把水稻样本带到省农科院检测。结果让他惊喜:稻米富含微量元素硒。

“稻米里为什么会含硒?”戴剑勇又寻思开了。他把农作物、猪牛羊样本送去检测,同样是硒含量高于国家标准。他又把土壤送到省农科院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土壤富硒,出产的产品也富硒。戴剑勇非常兴奋,着手带领村民发展种养业。

扶贫工作队一方面扶持村民成立种粮合作社,引进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引导村民流转土地,以入股分红、订单种养、劳动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鼓励村民分散种植,为种粮贫困户每户每年提供500元产业帮扶资金,村民每种一亩水稻奖励400元。去年,仅种粮奖励资金就发放了10万元。

随后,戴剑勇又发动部分村民种上了价格更高的黑米和红米。坳上片区贫困户吴有祥今年种了7亩红米,他笑着说:“产量虽然低一点,但每公斤价格比普通稻谷高了10多元,再加上喂养的几头猪,今年脱贫有望。”

除了解决产业问题,扶贫工作队还得到了“娘家”南华大学的全力支持。南华大学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和附属单位职工开展“消费扶贫”,对口认购群山村的稻米、金秋梨、黄牛、黑山羊、生猪等,累计认购金秋梨16万公斤,大米4万余公斤。

两年半的结对帮扶,戴剑勇带着扶贫队员走遍了群山村的山山水水、每家每户。目前,群山村产业基本成型,合作社快速发展,村民脱贫斗志高昂,有望在年底实现全村整体脱贫摘帽。


经营性网站备案号:浙B2-2008010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554号    客服电话:400-668-0099

Copyright @ 2008 浙江省湖南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9021221号